波疾醒宁最新控健康提
近日
宁波市疾控中心
发布5月健康提示
提醒市民需防范
食源性疾病、蜱虫叮咬引发感染等
↓
5月健康提示
5月正值春夏之交,随着气温回升,疾控健康人员流动与聚集活动增加,提醒境内境外旅游热度显著攀升。最新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:市民需重点防范食源性疾病、宁波蜱虫叮咬引发感染;建议计划前往东南亚、疾控健康南美等热带/亚热带地区的提醒旅客,应加强防蚊措施,最新警惕登革热、宁波疟疾等蚊媒传播疾病。疾控健康
1 警惕食源性疾病
每年5月-10月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。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,最新食源性疾病风险也相应增加。宁波以微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最为多见,疾控健康野生菌、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。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
健康提示
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,预防措施主要是把好“病从口入”这一关。饭前便后要洗手,瓜果蔬菜要洗烫,不喝生水,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。
集体餐饮单位要加强饮食、水源、食品的卫生管理和灭蝇工作。餐饮工作人员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,发现带菌者,必须暂时调离工作,彻底治疗,以免传染给他人。食物加工应按卫生规范进行,生熟食物要分开,餐具要洗净、消毒。
2 预防蜱虫叮咬
蜱虫是许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,蜱虫叮咬人时会将头部扎入皮肤吸血,同时分泌出一种麻醉物质,不易察觉,因此不像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点刺痛感,但可造成局部充血、水肿等,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。
蜱虫叮咬可传播莱姆病、森林脑炎、蜱媒回归热等,特别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此病发病急、病程短、病情凶险,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,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瘀斑、消化道出血、肺出血等,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。
日常预防措施
叮咬后处理与检查
户外活动后,需仔细检查衣物、背包及宠物是否携带蜱虫,并尽快沐浴,重点排查头发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隐蔽部位。若发现蜱虫叮咬,切勿徒手拔除,应先用酒精麻痹虫体,再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,垂直匀速拔出,避免扭转或猛拽导致口器残留。若操作困难,应立即就医专业处理。
3 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
目前人员跨区域流动和境内外旅游热度上升,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区域,可能增加输入性病例风险。登革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若输入病例未能及时发现或防蚊措施不足,易引发本地传播。建议假期出游的市民,尤其是前往东南亚、南美、非洲等流行地区的旅行者,务必做好防蚊措施。
健康提示
(1)防蚊灭蚊
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,不会直接人传人。所以不被蚊子叮咬,就不会得登革热。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,外出活动或旅行时,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,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。还应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。
(2)清除居家积水
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,清除积水,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,预防登革热。
(3)发现症状及时就医
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,一般经过5~8天的潜伏期,突然发病。发热是登革热的一大特征,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,可达39℃~40℃。另一特征是痛,包括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、关节和骨骼痛。登革热病人于发病后3~6天出现面、颈、胸部潮红、结膜充血,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。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,早发现、早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家人。
编辑、一审:鲍柯潞 二审:苏英英 三审:王润
- ·商务部:我国对中美对话磋商解决经贸问题保持开放态度,希望美方拿出谈判诚意|快讯
- ·中山横栏推出“花木栏”IP,详戳解锁打卡攻略
- ·“荔枝妈妈”林常珍:扎根荔乡50年,带动超200名农村妇女就业
- ·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,品清远好风土
- ·星巴克、Shake Shack等被约谈,存在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问题
- ·山东18家食品经营者因存在“八不”行为被停业整顿
- ·陕西宝鸡走深走实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
- ·淘天集团M&T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宋涛:持续产地溯源,助力农特产品“优质优价”上行
- ·拂晓拾荒团亚里沙全面强度解析实战表现与阵容搭配深度评测
- ·福建发布第二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典型案例
- ·年产超500万尾,佛山高明这条笋壳鱼将“游”进水产种博会
- ·福州两项工业(产业)园区地方标准获批
- ·头部券商纷纷宣布下调交易佣金 还有继续“降费”空间
- ·田头观摩,案例分享!清远市2024年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现场交流会走进清城区
- ·未按规定上传追溯信息 厦门2家食品经营单位被罚
- ·多图回顾!一起来感受广西这场粤农盛宴